这是一个数据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是一个知识贫乏的时代!现在中国大多数企业没有人去分析如何应用已有的数据来决策,来提高要货满足率、降低库存、如何优化流程更好地为顾客服务等,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相关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宣传推广普及不到位的问题,有企业本身对这方面知识的欠缺或粗放式操作习惯的问题,有软件企业本身对经营管理理解不深刻、对客户培训知识转移不到位的问题等等。也正因为没有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中数据来决策,数据的准确、及时、完整性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大量实践证明,数据的准确、及时、完整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也许是因为IT还太年轻,还没有能够充分展示其魅力,虽然美国宣称50年代就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但真正意义上IT发挥价值是在90年代之后。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布尔佛森(Erik Brynjolfsson)、宾州大学教授希特(Lorin Hitt)研究表明,企业对于科技的投资,最大的报酬要在五到七年后才会出现。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要把"过去的40年,更确切地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更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当多的人力投入和智慧,但大多数组织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拥有一个数据库或数据挖掘系统,与拥有其他技术一样,是必要的,但对于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而言,则是不够的"。这一点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我们应更注重、加强信息分析,而不只是停留在现阶段的数据采集和存储上。
1. 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纺织服装行业涉及的环节和主体特别多,从纺纱、印染、织布、后整理、成衣、配送到最终零售,形态发生多次变化,管理难度比较大。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不扎实包括产品条形码、单据编码不规范,数据的准确、及时、完整性不是太好等。虽然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却也是一件吃力却难有显赫成果的事情,所以往往没有相关部门或责任人来持续抓好落实此事,终将是一大隐患。服装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模式、产业流程模式落后,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软件、管理系统软件有较大的差距。
2.信息化投资重硬轻软 有人在对众多实施信息计划的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悖论: 大多数企业相信信息能力的主要动因来源于技术; 事实上,这些动因在本质上是非技术的,即麦凯恩悖论。大多数企业在发展客户、经营和财务信息能力时,将主要资金不均衡地投入技术部分而不是非技术部分,而实际上,正是这些能力的非技术因素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因素包括: 员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有效配置的程序、组织结构以及对各职能部门有效使用信息的奖赏、长期利用和体现这种价值的信息文化、充分理解这一作用并支持投资的领导艺术、与价值和准确性相关的信息本身等。下表以百分比的形式显示了企业过去在客户信息能力方面的投资与实际决定客户信息能力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观念比较传统,重概念轻实效、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重电子轻业务等错误观念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我们信息技术的成效。其实,不应该把目光全聚焦在到底买多少机器、到底建多少网络,而是应该全面考虑想达到什么目标、提升哪方面的能力、改善什么东西,然后才决定投资。
3.应用深度不够 系统不集成、信息孤岛的事情暂且不说,很多企业的销售、采购、入库、出库、库存数据都有了,但还没有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像哈佛商业评论编辑Hal Varian指出的那样: "卡尔说IT正在商品化、不再提供竞争优势,这一点他是对的。但知道如何有效使用IT还是一种非常稀缺的技能。""提供竞争优势的不是IT本身,而是那些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它的人。""公司在花成千上万的钱在数据存储和获取客户交易数据上,但一大堆数据就躺在那儿、没有经过分析、没有使用,但是,在那些训练有素的分析人员手上同样的数据却能产生巨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