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的创办堪称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 作为全行业最重要的时尚商贸平台,CHIC的创办成为宣告中国服装产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开端,为中国服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日升在线服装技术网(http://www.51nacs.com)
1993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的创办堪称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 作为全行业最重要的时尚商贸平台,CHIC的创办成为宣告中国服装产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开端,为中国服装品牌迅速跻身海外市场,并逐步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新标志创造了契机;同时,CHIC的创办也无异于拉开了中国服装企业品牌化、市场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序幕。
16年,CHIC不断成长,亦不断见证中国服装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从1993年近400家参展商到2008年逾千参展单位,展览面积也从1.1万平方米增加至11万平方米,CHIC已经完成了规模效益方式的发展,逐步成为当今中外服装业界资源整合的平台,更是中国服装品牌发展提升的助推动力。
随着时代的推进、产业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加强,CHIC自身的特点也逐步转向务实。回首1993年,第一届CHIC可谓风光无限,皮尔·卡丹亲自携作品到场,瓦伦蒂诺和费雷等大师作品首次来华展演,并在天坛祈年殿举办大型时装文艺晚会,某种程度上,CHIC引导下的服装时尚文化滋长意义显然在事实上远远大于商贸平台本身。相比之下,进入新千年后,尤其随着纺织品配额取消,中国服装出口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服装品牌企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日趋成熟,此时CHIC也悄然成功转型,表现出关注企业需求的实用态度,组织方式和经营理念也越来越趋近国际标准形态。
然而,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劳动力及原材料等加工成本上升、品牌附加值低而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利益摊薄等诸多矛盾近乎尖锐化,全行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关口,产业升级和转型不再是计划书上勾勒的蓝图,而是已经成为不得不为且迫在眉睫的必然之举。
事实上,在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服装进出口业务便已开始受制于国际贸易壁垒,受制于资本向劳动力更廉价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次贷危机引发的欧美市场消费信心下降,则又从外部条件上加速了矛盾激化。根据工信部2008年11月的统计,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在2008年前十个月已经有相当数量中小企业停产,其中服装加工类企业因受到出口下滑的影响而在这方面表现较为明显。
创新与转型,成为整个服装产业谋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而CHIC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顺应和带动整个产业进行变革的切入点和出发地。
长期以来,我国服装业发展都存在所谓“玻璃天花板”现象。无论行业协会、学院专家、媒体人士还是企业家都已看到,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理解提高产品附加值将会带动企业和产业进入一个更新、更广阔的发展阶段。然而,由于现实生产模式仍然能够创造可观利润,加之转型可能带来阵痛,“船大难掉头”,难以下决心对经营策略、管理结构和产品类别加以调整,所以,企业最终生产效率和赢利能力持续下降。同时,由于企业资本积累不足,更加不敢冒风险进行转型。我们尽管看到了“玻璃天花板”之上的美景,却始终没有实现改变命运的关键性飞跃。 天花板下,中国服装企业经过20多年品牌化战略的洗礼,已经在从产品(批量化生产)到美誉(品牌口碑的建设)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中,逐渐成熟起来,然而在第二个阶段,从美誉到更高层次上的产品,更具创新力、创意性和更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上,却始终无法实现质的突破。
与中国服装企业发展相类似,CHIC目前也开始面对“单纯的贸易实现已无法满足当今服装品牌企业和市场发展需求”这一命题。停留在天花板下,不可避免会造成对国际服装最新发展趋势进行反映的过程中呈现出滞后性,我们在这个需要更具价值创造力的平台上,浓墨重彩渲染的企业和产品与国际市场相对落后,同时在时尚潮流和创新科技两方面也暴露出很大不足。
CHIC作为亚洲最具规模与